广州
客服热线(9:00~19:00) 400-8888-543

全部分类

游记发布提醒

薛小毛 发布了游记
乘驰 发布了游记
夏塔故事2019-02-23 06:49:43
山城旅行者 发布了游记
13600076735 发布了游记
英西峰林2018-10-23 19:51:38
陈菊洲 发布了游记
彩云之南,有梦芬芳2018-08-13 22:57:47

黄海九寨沟 日照岚山二日游

cherish LV.0 2016-03-11 15 : 29 : 29 收藏游记(100人气)

0 0
  • DAY 1    第一站:蹬山省级森林

    听说磴山是很久前的事情了,那时听朋友说起北方有个世外桃源,而且就在山东的日照,曾自称“黄海九寨沟”,不过后来因为名权问题,最终放弃了这个名称。原本以为这仅仅是一个笑称,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直到我真正的踏上这片土地,我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据《日照市志》载,磴山呈南北走向,山体以片麻花岩为主,由于地处海洋季风区,加上岩石较艰硬,日久年长的流水侵蚀、下切和自然搬运,险峰突兀插天,峰峦叠嶂如画,大大小小90多座山峰下,分布着众多峭涧、深潭和小溪,绝妙奇观,美不胜收,葱郁茂林如锦,塘湖如珠似镜,以险峻、景奇、文化底蕴深邃而闻名遐迩。在旧《日照县志》中这里被称为“人间仙境”,关键在于这里有名刹——磴山寺。而这“蹬山寺”便是山顶的“鸿运寺”的俗称。

    和以往的自助旅行一样,先查看交通图,之后便是乘着私家车,边走边问来到这片世外桃园。抵达景区后气势轩昂的大门已经宣誓了此处的另类与别致,往里走园湖毗邻,湖光山色,和谐相映。这里既能垂钓休闲,还能观景祈福。远观后山,险峰突兀插天,峰峦叠嶂如画,竹林翠柏清新,鸟鸣山幽成趣。然而随着脚步的移动,里面气度非凡、金碧辉煌的建筑才先露出了真正的霸气。金銮殿等连片的宫殿,清一色的镀金装饰,镀金琉璃瓦、镀金雕龙无不彰显了景区的气度。经过西华门直着往前走去,经过匆匆翠竹林,便是平安门。此门虽然书写平安门,却不是真正的平安门。大步踏过,不远处鎏金的巨大千手观音在向世人昭示。在她的下面巨大的平安鼎是善男信女欺负祷告的载体和平台,这里常年香火不断。就在巨鼎的旁边是金光灿灿,明黄纷呈的平安门。它的“宝气”,让人以为这是登天成就的开端。

    正对平安门的一侧,便是一尊新建的庙宇,里面便是平安殿和天后宫。据说在此祈福会得到上苍和天后的庇佑。走出平安殿按着山势的走向,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就是大名鼎鼎的磴山寨,这也就是著名的抗倭寨了。

    漫走山腰丛林,峰回路转,古老的寨门尚存。据清光绪《日照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1593年,倭寇侵犯日照,知县杜一岸奏请获准动用皇库钱粮,日夜不停地烧筑大砖,筑砌城垣,架设炮台,增建瓮城重门,建设抵御敌人炮火冲击的硬件设施。同时,他发动乡绅富户出钱财,民人出力,在磴山修圩抗倭……如今,这抗倭遗迹已成磴山的一道绚丽的风景。

    山寨地势较高,从山寨的入门牌坊到山寨群落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步行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如果是自驾车直接开车上去就方便多了。不过车子上去后,必须抵达山顶的停车场才能停车,沿途是不可以随便停车的。

    不论是步行还是自驾车,山路上的美景都是不可错过的。清澈明丽的山泉,嶙峋多样的怪石,以及路边开放着的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和清脆鸣唱的鸟曲,都在映出了此处的清幽与宁谧。

    沿着盘山公路直至尽头,便是鸿运寺。鸿运寺据说原名叫红云寺,因出家人不会苛求红运当头,估计这个寺名也许是过去的权势之人给改的吧。鸿运寺是一座真正的古寺,距今已有627年。寺前有一方刻有寺名的石碑,上面刻着洪武十七年立,也就说此寺建于1384年,据说是江苏省东海县寂藏和尚及弟子开山首创的。在寺院的门外还有一方石刻“圣旨”碑文,上面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布衣贫民时曾在鸿运寺里呆过一段时间,并在这此得到了高僧指点。碑文的记载也就是圣旨发布的时间是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此圣旨碑,年代久远,碑文的真伪已经无所考证,不过按照过去严明的律法,当地人以及寺内的和尚是不敢作伪假传圣旨的。

    仰望鸿运寺,它坐落于天然绝壁之前,四面环山,就像一位长者,看透世事,与世无争。据说当晨曦初露,常见袅袅白云,缭绕山寺。至旭日初升,云蒸霞蔚,上有红云映绿叶,中有金光斜穿万千条。遥望磴山寺,似红云笼罩,蔚为壮观。进入寺内,一口名为“仙人桥”的方井开在院落当中的必经之路上,井口上面有两条斜搭的方条石,背景馁一条竖立的条石支撑着。来客从此经过,洗去烦恼冗繁的心事。再往里走,在天王殿门前还有一双“阴阳井”,为何除此成为这两口井,已无缘考究。

    在寺内,会发现这里安静祥和,只有一位老僧人在照看着院落并潜心研究佛法。鸿运寺本身就是藏在深山之中,很难被发现,而在这清幽之处,也只有一位老和尚,这或许就是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的最好写照吧。

    磴山,就像一位与世无争的隐士,静静地在哪里坐着,她美丽的一如九寨沟那半明丽和惠美。无论你去,还是不去,关注它还是忘记它,它都在那里。(图/文:北寒中国游)

    出行贴士:

    1.公交:日照市汽车站有直达车直达景区。

    2.自驾车:从G15高速在涛雒镇下转204国道向南走,至大草坡村向西转,沿途有路标提示。

    说到桃源,好像就要有山,岚山的山叫阿掖山,就在岚山区的驻地旁,举首可见那个最高的山头就是阿掖山。阿掖山是岚山的象征,本地的著名商标就叫阿掖山,岚山区政府就坐落在阿掖山脚下。阿掖山顶有座空军的气象雷达站,圆圆的天线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阿掖山腰有座卧佛寺,还在修建之中,修好了人们就可以去拜佛烧香了。阿掖山顶只有315米高,可是名头很大,叫老爷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可以说是个会当临绝顶,一览海无涯的绝好去处,站在山顶可以看到连云港的山峰。我们上到山顶,看见了可遇不可求的“海市蜃楼”,天边像混沌初开时,露出一缝天光,天光之中可以看见漂浮在云彩之上的仙山,正如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写的那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看见了海市蜃楼,真的感觉我们就是在世外桃源中生活。

    (图/乐野)

    这就是阿掖山顶,那个圆球形的雷达天线是由空军管理的,军营就在山半腰,上山时可以看见。原来这个山顶是军事禁区,平常人是不能上来的。现在开放了,游人可以开车顺着盘山道随时上来游玩,我的脚底下是个大炮的混凝土掩体,现在门锁着,但可以站在掩体顶上。阿掖山体已经挖空了,建成了一个海边的军事要塞,将来有战事,要塞就可以起到保护祖国的作用。

    阿掖山美,美在有丰富的林草植被和碧绿如茵的松林,山上松林涌动,绿波漫卷,阵阵松香沁人心脾,令人浮想联翩;春夏之际,山坡上蒿草青青,野菊花、蒲公英、旱莲草、仙鹤草、白头翁、野百合等名贵药材漫山遍野,争芳斗艳。成群结队的灰喜鹊、大山雀、杜鹃、猫头鹰、黄金雀等森林卫士忠实的保护着这片绿色的海洋,难怪有人惊奇:山上见不道松毛虫!到是我们在城市中很难见到的苍鹰、白鹤等珍惜鸟类在这里悠然自得的栖息。山、林、鸟、水在这里相依相存,休戚与共,构成一方青山巍巍,绿水悠悠,自然和谐、天人和一的生态乐园。


  • DAY 2    第二站:海上碑

    在岚山渔港内,离岸不远有一大块礁石。涨潮时,礁石被海水淹没,落潮时露出水面。在这礁石朝北的面上,刻有明清时代苏京等人的题词。这就是著名的岚山海上碑,也是岚山地区唯一未遭破坏保留至今的古碑。

    碑文处在一个摩崖斜面上。共五幅文字。"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两幅是明末的苏京题写。"万斛明珠"、"砥柱狂澜"两幅是与苏京同时的王铎题写。"难为水"是清初的阎毓秀所题,较苏、王二人题刻稍晚。

    苏京的祖先是江苏泰州人,明朝初年随军征战有功,封为百户,戍守安东卫,从此定居。传到苏京时,已是明朝末年。据《苏雨望墓碑》记,苏京"品直干济",很受时人推重。明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使,曾赴陕、晋前线与李自成起义军作战。又七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苏京在复明无望之后,回乡隐居过一段时间。后因怕担"反抗朝廷"的罪名招来灭门之祸,遂于1647年入朝觐见清世祖顺治,表示归顺。被授原官职,后死于福建任上。估计海上碑的刻立,应在1644年明朝灭亡,苏京归乡之后。

    王铎,河南孟津人,进士出身,做过明朝的礼部尚书,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与苏京是挚友。明亡后,他来拜访苏京,曾为苏京之父苏雨望墓碑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这就是传世的《苏雨望墓碑》。碑文长达千字,除叙述苏氏渊源外,还重点记叙了苏雨望出类拔萃的才干、礼让孝悌的品质及急公好义扶危济困的事迹,相当于一篇"苏雨望传"。其景仰之意溢于言表,突出表现了他与苏京的友谊。海上碑的题刻就是他这次来安东卫时写下的。

    阎毓秀,山西榆次人,武进士,康熙十年至十八年任安东卫守备,为人"戆直廉静,不阿上官,不徇私情,任九载,地方安堵。"离任时,地方上为他立"去思碑"。(见《日照县志》)是一个较正直的官员。他的题刻应该是在任安东卫守备时完成的,与苏京时代很相近。

    海上碑处在烟水浩淼的海州湾北岸,隔岸远山横亘天际,湾中岛屿蜃景飘渺,近岸雪浪翻涌,如千万条玉龙游动。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气象阔大雄浑。阴晴风雨,季节变换,海上景色时时不同。风平浪静时,海天一色,风暴来临时,怒涛连天。许多古老神奇的传说更使海上景色具有几分神秘的色彩。这里既是观海遐想抒发情怀的好去处,也是摩崖刻石的好地方。但是,古人把字刻在涨潮线下的礁石上,而且三人都看中了这一块礁石,还是耐人寻味的。

    苏、王、阎三人生活在明清之际,他们在同一块礁石上刻下了意境相近的碑文,说明三人有相似之处。立传树碑,自古就被人们认为是不朽之举,可以传之后世的。但立碑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首先必须有经济实力,穷困不堪的人是做不到的。其次是须有声望地位,不是谁都有资格可以随便涂鸦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题写人要有德行学问并且自信他的题刻不被后人诟病。这几条,苏、王、阎三人都具备了。他们都做过大官或正做着地方长官,钱财、声望都不成问题。而且,他们三人性格品行有共同之处,苏京"品直干济",王铎与苏京是挚友,自然同气相求,阎毓秀"戆直廉静"。也就是说他们都自以为或被别人认为是品行端正、性格刚直的。这样,两位前明遗老,一位清朝地方官就找到了共同点。他们在同一块礁石上抒发着近似的情怀。尽管岚山依山临海,山崖、礁石可供摩崖刻石的地方很多,但他们还是走到一块了。

    海上碑上的题辞,从字面上看都是应景文字,但情随境生,景因情异,作者的感情蕴涵在景语之中,是掩饰不住的。"星河影动"是夜景。当星月皎洁,潮平波稳之时,万顷大海空阔寂寥,微波上跳动的月光如碎金细银,变幻闪烁。"星河影动"之时,正是每天两次潮涨潮落之间的平静期,这一平静期很短暂,很快就会被下一轮狂涛奔涌的局面所代替。苏京在明亡之后干了些什么,文献记载不详,由于他后来又做了清朝的官,该是入了《贰臣传》的,故民间传说颇有微词,说明朝亡在他和李自成手里,崇祯皇帝至死还在怨恨苏京云云,自然难以采信,因此不敢妄论。但他在经历了山河易主、改朝换代的巨变之后,月夜彳亍于这荒凉的海滨,面对海面上浮动变幻、转瞬即逝的光影,心中自有难言之隐。当时的形势已不允许苏京有更多的说和做的自由了,他只能把眼前情景化为"星河影动"四个字,刻在石头上,把感慨藏在心里。

    在苏京、王铎、阎毓秀生活的时代,闯王起事,明社鼎革,清廷入主中原,那是一个闪动着刀光剑影、遍地血雨腥风的年代,清代又是一个文字狱迭兴的时代,许多人会因了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莫名其妙地掉了脑袋。因此,我们不能指望海上碑的作者们能走得更远,也不必对他们的行状及题刻妄加穿凿。但他们毕竟在三百多年前在这里刻下了一些句子,使我们登临海上碑时,会由此想到历史并浮想联翩。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当然,我们还应该感谢海上碑附近的居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纷纷在落潮时到海中开采礁石作石料盖房。附近许多礁石被一扫而空。惟独海上碑所处的礁石,虽然质地很好又便于开采,却毫发未损地保留了下来。使我们今天还能够一睹古人遗迹。或许当时人们是出于对古迹的敬重,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海上碑,岚山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迹,每天都在经受着惊涛骇浪洗礼的古碑。愿你长驻海滨,伴随着日益兴旺的新岚山,一起走向未来。(图/石刻迷)(转载自新浪-旅游频道)

  1. 目录
  2. D1
  3. D2


评论(0)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