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响应。而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中流砥柱。人们愈发热衷跑步、骑行、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滑冰滑雪等。体育等相关部门出台系列发展规划,民间资本纷纷涌入体育产业,我国已悄然进入全民体育消费时代。
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跑马”成为一种“时尚”。尽管事故时有发生,但是这种热潮无疑体现了都市繁忙生活中人们对健身和健康的强烈诉求。
热爱跑步的哈尔滨市民邹姝早已不满足于在电视上或赛场看比赛,今年起积极投身到黑龙江省举办的系列马拉松赛事中。作为记录和纪念,邹姝每次都会将自己跑步的公里数和奖牌晒到朋友圈,好友纷纷点赞。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跑团数量已超12万个,常年参与跑团活动的总人次超过1000万。与此同时,专业装备、教学培训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邹姝说,算上购买衣服和相关装备,她一年花在跑步上的费用近4000元。
由专业机构发布的《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显示,从2013到2015年,占消费最大比重的运动鞋包和健身训练两个类别的消费指数分别增长了4.6倍和4.5倍,以徒步旅行、骑自行车、露营、攀岩以及皮划艇等为主的新生代户外运动消费也逐渐形成热潮。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更愿意主动为自己的健康消费投资。曾一度被贴上“贵族运动”标签的滑雪运动,以其亲近大自然、灵活性、运动性等特点成为体育项目中的“新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进入雪季,河北崇礼万龙、云顶、太舞等雪场人头攒动,无论是滑雪“专家”还是“小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轨道。
不过,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还仰赖于全民健身习惯的养成,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
体育消费势头良好。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产业变革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的体育用品消费向体育场馆、专业健身、健康营养等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扩展。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空前的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在创业者和企业面前摆了一个“大蛋糕”。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元。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当前我国仍存在着体育场地数量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从业人口数量不足、体育赛事服务体系不健全、职业体育和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与发达国家高度成熟的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在社会架构中扮演重要角色相比,我国体育的社会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今年出台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之一,便是“体育文化在体育发展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对体育的“消费”,不限于物质层面,而应提升到精神层面上。2016年,“女排精神”激荡起中国力量,郭川失联唤起人们对勇气和理想的珍视。一喜一悲之间,体育以其蕴藏的不断挑战自我、奋勇前进的巨大能量感召、鼓舞着国人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评论(0)